为什么要构建个人笔记系统?
人的一生会掌握很多知识,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生活上,这些知识都是为解决问题而发挥作用的。但受限于人脑的生理结构,我们无法将所有有用但不常用的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。因此我们应该尽早形成自己的知识库,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掌握的知识是系统的,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有效可行的,而不是像大部分即兴演讲那样经不起推敲。
构建知识库的具体形式就是构建个人笔记系统,通过多层级的目录结构和标签系统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笔记。这样一来,我们可以:
在提炼和精化笔记的同时,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。
在日后有用之时,随时翻看笔记,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。
1. 笔记原则
一切以「用」为主。
记笔记是为了用,不用的笔记没有价值。
以「主题」为核心。
「主题」即「笔记可能的用途」,记笔记的目的,在于支撑主题。
建立习惯,定期整理、回顾和应用。
2. 笔记系统
备忘录:Simplenote
纯文字记录,简单轻便,直击重点。我们可以快速记录备忘的事项和闪现的想法。
知识库:印象笔记
用多层级的目录结构和标签系统来管理知识,笔记格式整齐清晰,语言表述准确严密。
3. 笔记分类
收集区 (Inbox)
知识待提炼与精化的分区。利用碎片化时间,将可能有用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保存下来,可能是一篇文章、一个段落,甚至一个网址。
储存区 (Note)
用来存放 Inbox 中经过提炼与精化的完整笔记,每一则笔记都包含完整的时间、标签和脉络等信息,称为参考笔记。
主题库 (Knowledge)
用来将 Note 中储存的笔记主题化,称为主题笔记。
何谓主题化?
就是将 Note 中的笔记,按照某一个主题,或者某一种用途,有组织地放到一起。
举个例子:
比如我想写一篇「如何构建笔记系统」的文章,那么,像「印象笔记技巧十则」、「如何构建知识体系」、「整理笔记的技巧」、「几大笔记软件横向对比」这几则笔记可能都用得上,我就会把它们放进 Knowledge 下的「构建笔记系统」目录里。
4. 笔记流程
(1) 收集
外界信息源 → 笔记系统的 Inbox
在课堂上,老师通知期末考试的时间和地点;在公司里,上级通知下周的工作安排。快速将其记入 Simplenote,以便随时查看。
回家的公交车上,脑中突然闪现博客改版的思路与想法,快速记入 Simplenote,回到家进一步发散思路与想法,并记录到印象笔记。
在电脑或手机前,看到一篇有用的文章或段落,快速保存到印象笔记的 Inbox 中,然后在非碎片时间,深入阅读与思考,然后提炼与精化笔记以便日后翻看。
(2) 完善
笔记系统的 Inbox → 储存区 Note
在非碎片时间,深入阅读 Inbox 中收集的信息,思考并记录有价值的内容。然后提炼、精化出排版精良、脉络清晰、信息完整的笔记,称为参考笔记,置于「储存区 Note」。
(3) 整理
笔记系统的 Note → 主题库 Knowledge
每周检阅一次本周新增的参考笔记,并思考能在什么地方用到它,然后将其主题化,置于「主题库 Knowledge」。
(4) 应用
笔记系统的 Knowledge → 其它知识受众
定期回顾自己的笔记,有灵感时就将其输出在自己的个人独立博客上,与大家分享并交流心得,加固和升华知识。